目前世界各地的各類機器人發明數量穩步提升,幾年之前美國空軍無人機執行任務逾一百萬小時。機器人愛好者們使用如開放平臺建造數千個自己的機器人。
  最近特斯拉宣佈公司有意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谷歌接連收購多家機器人研發企業,甚至Chris Anderson辭去《連線雜誌》總編一職,成立並經營一家機器人公司...但是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十字路口位置,其面臨著一個選擇,機器人技術到底應該封閉化還是開放化?
  封閉有礙創新
  將機器人封閉化就像現代的家用電器,他們被設定成只執行一種任務的平臺。家電運行的是專用軟件,就像洗碗機一樣只能夠洗碗而做不了其它工作。開放的機器人正好相反,他們沒有預先制定的功能,運行第三方或者甚至是開放資源軟件,可對外形進行修改和擴展,並且不會影響到性能。
  消費性機器人就屬於封閉式,這也就是為什麼消費性機器人的發展如此緩慢的原因,僅有少數公司如iRobot製造消費性機器人或編寫機器人軟件。開放性機器人也是如此,以工業應用中的AGV移動機器人為例其具有可拓展性或者模塊化的特性讓開放性AGV機器人具有第二優勢,如兩年之前工業自動化展會上米克力美科技推出了一款名為I-SO智能輪式機器人,該款機器人可運行第三方應用程序,在多種用途應用中用戶可根據自身的需求自定義運動軌跡及功能,但由於在該領域缺乏標準和知識產權保護,最終轉向封閉式。
  工業機器人開放平臺的問題在於為製造商帶來各種潛在的協議標準和法律問題,如果機器人可以與任何設備信息交互,那麼就可以和任何設備聯合協作,那麼也可以破壞或竊取數據或技術。
  機器人法則的現實性
  目前不少國家開發了智能戰場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殺手讓人們擔心《聖經》中描述的審判之日離我們不遠,出於對戰場機器人的顧慮,不少政府開始更加關註對戰場機器人問題,至少距離完全禁止生產機器人殺手邁出了第一步。2013年11月,CCW(《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的成員國同意明年在日內瓦舉辦會議討論“致命自主武器”的議題,這個名字是官方的叫法,抗議者們稱之為“機器人殺手”。
  機器人對軍方而言優勢太大:無需報酬、不吃不喝不睡覺、自主執行上級命令、不會害怕、憤怒,也不會痛苦。還有,即便機器人在戰場上轟成渣,也不會造成國內悲痛,但同時也人們對戰爭失去了罪惡感。其實下一代機器人戰士可以自行決定目標的生死。CCW提議禁止研發和製造自主機器人的目的並不是抵抗自主機器人。家裡用的吸塵器機器人就是自主機器人,CCW真正希望是禁止機器人擁有“殺戮功能”。自主機器人一旦運行就會自主尋找目標並打擊目標,打擊目標的意思是指殺死目標,把機器人設計成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目標進行打擊,這就是CCW要阻止的。聯合國大會此次討論自主武器將為禁止自主機器人武器邁出第一步,對激光致盲武器的禁令就是這麼走過來的,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各國對配備自動火力的機器人技術研發。
  機器人情感與道德
  當人機器人確實也能夠人我們生活更加舒適,機器人在關照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生活起居方面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個問題就更加龐大而長久了。與其害怕機器人殘害人類,人類在情感上更依賴機器人,機器人給我們的愛也多的數不勝數。但是機器人領域為數不多的規則之一:機器人由人類製造,機器人必須所言即所想。規則提醒人們某些沒節操的製造商會通過機器人寵物或機器人伴侶讓人產生機器人有感情的錯覺,從中謀取利益。把機器人造的擁有感情,然後覺得有必要給它們套上道德的框架來指導它們的行為,這也許才是人類要面對的最大風險,我們冒險將機器人打造地和人一樣——卻因此也讓機器人更容易忽略人類。
  對機器人道德觀的思考無可厚非,但是對機器人道德觀的爭論卻忽略了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用這些設備,尤其是在人與人交流的社會關懷領域。  (原標題:大力發展機器人對未來的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k34ikexe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